大跨度呼和浩特张拉膜分类特点


  呼和浩特张拉膜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整体张拉体系,具有自重轻、造型多变、节能环保等特点。
  大跨度索呼和浩特张拉膜分类特点
  充气式呼和浩特张拉膜
  充气式呼和浩特张拉膜是通过空气压力支撑膜体来覆盖建筑空间,它的形体较单一,故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较少。1946年美国的沃尔特-勃德首次建造了一座直径为15m的充气穹顶。1967年第一届国际充气结构会议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之后各种类型的充气式呼和浩特张拉膜涌现。在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日本川口卫设计的富士馆,预示着呼和浩特张拉膜时代的开始。此后,随着特氟隆材料的开发使用,为呼和浩特张拉膜广泛用于永久性建筑提供了物质基础,如1988年在日本建成的气承式呼和浩特张拉膜屋盖的东京体育馆。
  但这种充气式呼和浩特张拉膜也可能面临漏气,或承载过大而导致的膜材破裂等状况。


  张拉式呼和浩特张拉膜
  张拉式呼和浩特张拉膜是通过钢索与膜材共同受力形式稳定曲面来覆盖建筑空间,它是索膜建筑的代表,具有高度的形体可塑性和结构灵活性。世界上第一个索网结构建于1951年,由美国的Fred Severud设计的雷利活动中心,索网为双曲抛物面。Fred Severud的学生FreiOtto 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模型法的找形理论,并应用于呼和浩特张拉膜。1967年,蒙特利尔展览会西德馆首次将索网结构与呼和浩特张拉膜结合起来,更是被业界认为是索呼和浩特张拉膜在大跨度建筑结构领域应用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拉式索呼和浩特张拉膜在国外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比较典型的大型张拉式索呼和浩特张拉膜有美国的丹佛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和日本的国家馆等。


  骨架式呼和浩特张拉膜
  骨架式呼和浩特张拉膜是由自身稳定的骨架体系和膜体构成,骨架体系决定建筑形体,膜体为覆盖物。而骨架式呼和浩特张拉膜的显著特点在于:膜不是维持结构体系存在的必要结构单元,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覆盖屋面体系,而是充分发挥了采光建筑功能和高强度受力特性。骨架式呼和浩特张拉膜是呼和浩特张拉膜工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典型的工程有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馆,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